探射燈:換車政策斷纜 工業鏈恐消失

【放水救經濟】金管局鬆銀行放貸額度 涉3千億
2019-10-15
【運輸當災】 冠忠巴士預警半年錄虧損
2019-11-04

探射燈:換車政策斷纜 工業鏈恐消失

政府資助換車的計劃突然「斷纜」,令逾百間相關工業生意應聲大跌。

政府資助柴油商業車輛車主淘汰舊款車,更換成廢氣排放量較低的歐盟六期(歐六)型號。淘汰歐三或以前型號的計劃今年底完結,去年施政報告公布擴展資助至歐四,但計劃仍未展開。今年初起,非專營巴士營運商為待申請資助,紛紛擱置換車計劃,導致逾百間底盤代理商、零件供應商等生意應聲大跌,更出現裁員潮。業界指前期換車計劃一直持續,現卻突然「斷纜」,隨時令本地汽車生產工業鏈消失。去年施政報告建議,資助車主於2023年前淘汰約4萬輛歐四車輛,惟至今「只聞樓梯響」。不少非專營巴士營運商因新計劃未推出,加上近期過境巴士和旅遊業生意大跌,今年初起已擱置定期換車計劃,等待撥款通過才正式買車;直接打擊本地汽車生產供應商生意。每年約有400輛非專營巴士需要更換,由代理商進口底盤,於本地工場裝嵌車身,再運往其他汽車零部件廠安裝座椅、冷氣、音響等。但多家涉及換車工序的供應商現時只靠零星維修生意「吊命」,甚至要大幅裁減人手,元朗一間經營約30年的車身製造廠房經已停工,只有2個汽車底盤停泊在工地,其董事副總經理周瑞興指,公司已多月沒有新訂單,每月租金卻要約30萬港元。工廠全盛時間約有60名員工,預計要裁減3分之2人手。另一間巴士座椅製造廠同樣面臨困境,其董事總經理許志忠指公司生意由今年3月開始衰落,現時跌至近乎零。其工場設於內地,約有200名工人,本港的廠房則有10多人負責行政等工作。這數月來自然流失加上裁員,公司已經減少40%員工。「政府係好心做壞事,香港嘅汽車工業隨時因為一個唔持續嘅政策無晒!」底盤代理商兼香港巴士業供應商聯會主席何建平指出,本港有逾百間巴士業供應商,有約5000個家庭靠此行業維生。他坦言現時行內「吊緊鹽水」,不少供應商多月來沒有簽新訂單,預計裁員潮一觸即發,部分公司甚至會倒閉。公共巴士同業聯會副主席鄧子強擔心供應鏈一旦消失,營運商或轉而入口質量較差的內地車,影響行車安全。由於運輸署規定非專營巴士營運商申請劏車時,舊車仍須持有客運營業證,否則無法申領特惠資助金,他建議環保署為新措施生效前注銷的車輛作追溯安排。環保署發言人回覆指,正草擬有關計劃細節,並會稍後諮詢業界。該署會爭取於2020年初向環境諮詢委員會及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匯報細則安排。

訂造一輛31座或以上的非專營巴士一般需先透過代理商從外國進口底盤。
元朗一間車身製造廠已全面停工,平日泊滿汽車底盤的廠房更顯凋零。
本地一間70年歷史巴士座椅製造廠生意現時跌至近乎零。
周瑞興坦言工廠原有約60名員工,預計未來要裁減3分之2人手。
由於代理商齊集其代理品牌獨有的零件,一旦底盤發生故障,營運商須依賴其維修服務。
何建平指現時過百間本地巴士業供應商經營困難,預計會有一波裁員潮。
鄧子強建議環保署為新措施生效前注銷的車輛作追溯安排,讓營運商可以如期換車。